Hotmail
实施办法:
提供免费e-mail地址和服务;
在每一封免费发出的信息底部附加一个简单标签:"Get your private, free email at http://www.hotmail.com";
然后,人们利用免费e-mail向朋友或同事发送信息;
接收邮件的人将看到邮件底部的信息;
这些人会加入使用免费e-mail服务的行列,然后;
hotmail提供免费e-mail的信息将在更大的范围扩散。
Gmail
Gmail是Google在全球率先推出的1G(目前已经达到2.5G)免费邮箱,推出时曾引起互联网界地震。但测试中的Gmail不接受公开申请,而是通过Google员工等首批成功注册的用户对外发出测试邀请。即每个用户拥有若干个Gmail发放的权限,以邀请的形式发给若干个朋友,幸运者加入后各自也将拥有几个邀请资格,发放给更多的朋友。试想想,全球每天有多少人接收了Gmail邀请,又有多少人在将他的邀请当作礼物一样发放出去,不需要自己费时费力做推广,业务就像病毒曼延一样由用户自动传播开去,每个参与者都在帮自己宣传。这就是Gmail可怕的病毒营销传播原理。
本田-雅阁:绝世佳作
在两年以前,你一定收到过朋友的一封电子邮件,里面是一段神奇得让人拍案叫绝的网络短片,在这段两分钟一气呵成的镜头中,本田雅阁的一百多个零件以“推多米诺骨牌”的方式陆续出现,包括声控感应和自动洒水装置等新功能的零件一一推倒后新雅阁的整车画面滑入视野。这部由英国本田委托Cog广告公司在巴黎经过四天四夜605次拍摄、不借助任何电脑技术辅助制作完成的网络短片在两周内被全球网友疯狂传看,病毒营销的惊人威力首次进入全球汽车营销人员的法眼。转发这封电子邮件给我的朋友在信中写道,转寄这封信的原因是:一定要去那个网址看看,你才会知道世界的奇迹真是不少,而且看完也能彻底了解英国人那天真浪漫过头的脑袋,实在是——无药可救啊!
BAIDU
百度的三个短片仅仅通过员工给朋友发邮件,以及在一些小视频网站挂出下载链接等方式扩散开来,传播人群超过2000万人次,确乎是一次病毒营销的奇迹。作为“百度,更懂中文”品牌活动的一部分,三个短篇采用中国武侠电影和周星驰风格的诸多元素构建,诙谐之余且极具意趣。这充分符合了病毒传播的第一定律“传播对用户有价值的东西”。
影响力营销:福特“野马”
病毒式营销的最好策略是能找到“有影响力的人”,也就是早期的接受者。他们传递信息,然后就可能营造出一个目标消费群体。福特汽车公司把一开始推出的野马汽车送给飞机乘务员。乘务员在中途停留的时候开着野马车,附近的居民看到漂亮的空姐开车会上来询问,这比电视广告的效果要好得多。
恶搞联通(廉通)
短片之经典。通过幽默风趣的电影剪辑和配音,大大的丑化了“联通(廉通)”的各项服务和功能。在爆发式的下载过程中,无疑对“联通(廉通)”的品牌和形象造成了严重的打击。“联通(廉通)”在2004年力推“CDMA”,并用巨资宣传其最新一代功能。而一部成本低廉的短片,却不动声色的杀人于无形之间,使“联通(廉通)”的巨额广告费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5]
吃垮必胜客
台湾的必胜客采用的是一份题目为《吃垮必胜客》的邮件,里面介绍了盛取自助沙拉的好办法,巧妙地利用胡萝卜条、黄瓜片和菠萝块搭建更宽的碗边,可一次盛到七盘沙拉,同时还配有真实照片。
下面是一位网友的感受:“我当时立即将邮件转发给我爱人,并约好了去一试身手。到了必胜客,我们立即就要了一份自助沙拉,并迫不及待地开始按照邮件里介绍的方法盛沙拉。几经努力,终于发现盛沙拉用的夹子太大,做不了那么精细的搭建工艺,最多也就搭2-3层,不可能搭到15层。
亚马逊
Amazon同时采取会员制和病毒性营销两种方式来进行推广,有超过50万会员网站链接到Amazon网站,通过在会员网站点击链接到Amazon网站的BANNER广告完成的网上购物,会员网站将获得一定佣金。Amazon采用的病毒性营销手段,是鼓励顾客送给朋友一本书作为礼物,当收货人收到礼物时,印刷在包装品上的宣传资料在为Amazon做广告。
ICQ
1998年7月,在被AOL以3亿美元现金收购之前,ICQ属于以色列一家公司,当时已经拥有了1200万实时信息服务注册用户。ICQ的通信方法也类似于病毒性传播方式。通信双方都需要下载安装客户端软件,然后,用户会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告诉自己的朋友或同事,请他们利用这种网上实时通信工具,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ICQ用户的行列。
Geocities为用户提供免费建立个人网站的服务,用户邀请朋友访问自己的网页,当有访问者来访时,Geocities的弹出广告会邀请访问者使用Geocities的服务。
eGroups
eGroups允许用户建立在线讨论组和工作组,通过邀请朋友或同事加入来达到宣传自己的目的,其发展前410万用户的速度甚至比Hotmai还要快(注:eGroups现已经被雅虎公司收购,称为Yahoo! Grou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