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背景:
这是一个“心理人时代”,管理者都要学一点心理健康知识。
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40条新举措第20条强调“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2016年全国健康会议上首次提出:“要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规范发展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心理健康服务。”2017年国家22个重点部委联合发文《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自上而下对各级领导和管理者提出了新要求。
像富士康当年那种大面积自杀事件不大可能再出现,但目前员工的整体心理状况却不容乐观。由于企业内外部竞争压力日益增强,从普通员工到职场精英到高层领导者,无不倍感心理困扰。企业内广泛性焦虑、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及各种精神障碍,过劳死、猝死甚至自杀、自伤、伤人事件时见媒体,触目惊心。
一个企业名气再大、效益再好,一旦出现一例员工自残、自杀或他杀,一年的维稳成绩将一笔勾销。不仅给员工本人和家庭带来伤害和痛苦、其他员工留下心理阴影,也会给组织经营目标的实现造成障碍,让组织面临巨额赔偿和声誉损失,严重时还会给社会造重大损害,高层领导势必遭遇安全成绩的“一票否决”。
企业应加快从人本管理思想出发,自上而下给予员工更多心理关爱,具备良善的发心和专业知识,需要实证科学的行为干预而非传统老套的处理方式,以帮助员工远离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使之成为身心灵健全的企业人。
课程收益:
● 了解《精神卫生法》核心思想,对心理辅导工作更有针对性、科学性。
● 了解员工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心理诉求,尊重人格差异,有的放矢,提高思想沟通效能,及时排除员工可能加重的心理问题。
● 员工招聘,有效过滤掉隐藏的心理隐患。
● 减低事故率,减少心理治疗成本;避免涉入员工私人问题,减少员工投诉,保持绩效期待。
● 保持员工积极平稳的心理状态,掌握打开员工心灵门窗的“金钥匙”。采用较为系统的方法,预防组织内恶性心理危机事件发生,让组织文化环境更富于健康进取态势,树立企业人文关怀形象。
课程特色:科学、系统、实用
课程工具:《焦虑测试》/《抑郁测试》/《SCL-90》/《心理健康症状自评》等。
采购方:政府、工会、党群办、hr
课程人数:40-50位最佳
课程时间:1天,6小时/天(公开课/内训)
课程学员:企业EAP内部专员、党群办、工会、兼职员工关爱与心理辅导者(不适合没有心理学基础人员学习)
课程形式:活力讲授+测量+一手咨询案例+练习环节+心理视频+课后工具包
课程大纲
第一讲:怎样科学认识心理健康问题?
一、三个心理案例引发的管理思考
二、EAP(员工关爱计划)重要解读
三、心理问题的相关概念
1. 心理问题
2. 心理障碍
3. 心理疾病
第二讲:如何区分心理正常和异常?
一、四组数字带来的警示
二、三个基本比较方向
1. 横向比较
2. 纵向比较
3. 情景比较
三、判断心理异常的三个准则
1. 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是否统一
2. 精神活动内在协调是否一致
3. 个性是否相对稳定
四、狭义心理问题的典型特征
1. 与工作有关的压力
2. 与生活有关的压力
3. 与个性有关的压力
4. 与情绪有关的压力
五、员工工作行为观察的10项指标
六、正常和异常并非泾渭分明
案例:《谁是真病人?》
第三讲:如何有效预防心理安全事故?
一、哪些迹象列为员工重大心理隐患?
二、两类常见心理问题成因、特点、自测及预防
1. 抑郁症(轻、中、重度)
2. 焦虑症(轻、中、重度)
3. 如何测量和自测?
视频:《他俩正常吗?》
三、五类应对与处理措施
1. 无需特别关注类
2. 极力掩饰症状类
3. 基本辅导关注类
4. 立刻通知家属类
5. 建议转移专科类
讨论案例:《一家著名公司员工网上呼救》
四、怎样和有自杀倾向的人沟通?
视频:《最后的绝望》
五、“问题员工”案例分析基本步骤
1. 总结特点
2. 综合分析
3. 初步判断
4. 应对处理
六、如何与“问题员工”沟通?
1. 亲和耐心
2. 有序有进
3. 问话技巧
4. 观察默记
案例讨论:回溯课程开头三个心理案例
七、《精神卫生法》核心内容解读
第四讲:招聘面试员工时如何发现心理问题
一、员工良好心理素质的具体表现
二、面试如何筛查?
1. 哪些容易筛查?
2. 哪些不易筛查?
三、员工面试有无心理疾病基本判断原则
四、除了使用量表测试,更有效的测试是什么?
1. 空间想象能力推理
2. 直觉速度测试
3. 公文筐测验
4. 罗夏墨迹测试
5. 主题统觉测试
6. 曼陀罗九宫格绘画测试
附录:推荐心理健康辅导阅读书目及经典心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