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书,又称说书、讲书,广东粤语等地区俗称讲古,古代称为说话,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口头讲说表演艺术形式,在宋代开始流行。各地的说书人以自己的母语对人说着不同的故事,因此也是方言文化的一部分。
清末民初时,评书的表演为一人坐于桌后表演,道具有折扇和醒木,服装为长衫。至20世纪中叶,多不再用桌椅及折扇、醒木等道具,而以站立说演,服装也较不固定。而在70年代末中国改革开放后,在电子媒体及推广普通话的冲击之下,一些方言的说书文化日渐式微,处于濒临消失的状态,但还仍然有其活力。
评书所用的道具,只有醒木、折扇、手帕三样。除外就是演员自用的茶壶、茶杯、烟具等也可临时借作道具使用。
醒木也叫醒目、响木,是一块长方形的小硬木块。尺寸不一,一般长约一寸,阔约半寸。上面抹边,共二十条边线,十个平面。放在桌上外露九个平面,所以也叫“九方”。关于九方的传说,众说纷纭。
折扇也是评书表演的重要道具,演员用它代替刀枪武器、毛笔等,虚拟动作或景物。比如,表演武打时的刀枪架式、孙悟空过火焰山等均使用扇子表演,增强评书表演的生动性。实际评书演员自己不能搧扇子,只能表演故事中的人物搧扇子,表演什么身份的人物用什么搧法。
“手帕”也是评书表演的三件套之一,可以是一大块素白手帕,也可以用一般手帕代替。折叠可代替书信、书、表、摺本用,也可以当手帕用,摸拟擦汗、擦眼泪,但不能真擦。一般评书演员在场上还另有一块实用擦汗的毛巾。
适合青少年的评书作品很多,比如西游记、杨家将、三国演义等相关篇目,富有文学色彩,难度适中,且趣味性强,可以作为广播电视台语言艺术课程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