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台下无数双眼睛盯着,大多数的演讲者都是会感到紧张的,只是程度和持续时间会有差别,究竟是那些身体部位控制着我们紧张的情绪呢?原来,人类大脑里有两个微小的、杏仁状的神经组织“杏仁体”,它的作用是让人保持活跃,它不断扫描危险事物从不休息,一旦遭到威胁,它会立即向你发出警报,导致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这样人就特别容易紧张,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那些各大平台上的超级演说家、电视上赫赫有名的主持人,上台前也可能是紧张的,那是“杏仁体”总物理存在于每个人的大脑中,并且发生着生理影响力。
如何缓解紧张的情绪呢?深呼吸、转移注意力等都是治标的方式,最重要的是做好演说前的充分准备,别开生面的演讲盛宴是设计出来的。
每一个听众总是会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事情,听到自己想听到的声音,能够命中听众需求痛点或引发好奇心的讲稿,才是合格的讲稿。如何设计科学合理的讲稿呢?根据过往十年的演说经验,我认为专业讲稿应当符合三导向原则,即结果导向、关联导向和要点导向。结果导向要求演讲者带着目标去演讲,关联导向要求从听众出发去准备,关注时政资讯、听众信息、现场情况等,这都是有利于关系建立的。要点导向要求演讲者清晰有力地传达重点观点,有的放矢才能精准传达思想,无的放矢其实是在浪费听众时间,自毁形象。演绎出一场重点突出、有血有肉有共鸣的演说并不困难,三大导向相辅相成,运用好的方式,必然能获得好的结果。
讲稿的流程分为开场、中场和结尾,每个流程阶段必然有相对应的侧重点,以时间轴为参照,流程中的三大关键点在于巧妙开场 、归类演绎 、正向收尾。无论什么活动,开局总是最重要的,对于一场演讲,好的开场等于成功的一半,它能够让听众对演说者及后续演讲内容作出评判和与预判,同时,也是他们确定后续参与态度的根据。开场白及开场设计值得我们多华心思,扣人心弦、引发注意是必须确保的条件,或引经据典,或案例导入,或幽默诙谐,或诗情画意,或创意无限,总有一种风格适合你。另外,过程讲解务必逻辑清晰,这样才能在听众脑海构建出某一主题的记忆模型,建议通过第一、第二、第三,总-分-总结构或者思维导图等模式进行归类区分,每个重点列好小标题,每一段演说应当围绕一个核心点内容不宜拖沓累赘,这是核心内容的输出阶段,马虎不得。很多演讲者习惯以互动的方式结束,实际上这样的方式是把双刃剑,处理得当可能给听众留下一个好心情,处理不当可能弱化了听众对整场演讲核心内容的关注,若互动问题没有获得理想的回应,甚至烙上负面印象,建议演讲者互动结束后,应当及时回炉讲稿中的主要内容,强化中心思想,用“上堆下切”的方法提升价值高度,给听众留下积极正向的情绪印象和干货内容的深度印记。
在内容展示技巧上,演说者可以旁征博引或故事起伏导入吸引观众,运用鲜活的修辞打动观众,通过重复强化最像让听众感知的内容,过去十年培训经验及研究发现,所有看上去的即兴效果实际上都是经过设计的,所谓口吐莲花和出口成章,都是长期积蓄及准备的结果。通过抑扬顿挫、高低起伏的刻意练习,能让演说者拥有更加丰富的声音艺术技巧,每一句话都可以因被艺术化赋能而具有力量。对于听众而言,“说什么”的影响力占据30%,而“怎么说”则占据70%,说的方式可以是充满技巧的,重音、停顿、拖音、气息等,时而像交响乐,时而像抒情乐曲,强大的画面感倒映在听众脑海,便有参与其中的即视感。问答互动看上去很简单,实际上也可以是充满技巧的,借听众之口提自己已经准备好的问题,让听众的提问活跃现场气氛等,通过有效的互动让更多听众为主要观点站台,这都是费用有意思的事情。因此,表达呈现三技巧主要围绕内容展示、声音艺术以及互动问答展开,它的威力超乎想象,几乎能决定整个演说课堂的气氛。
书本上很多心理学原理都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富有落地指导意义,可供演讲者学习引荐。演讲者心态建设三原理包括5小时原则、蒲公英心态、穿针心理,讲稿开发三原则包括普瑞马法则、MECE分析法、佛洛斯特法则,建立关系三效应包括参与效应、稀缺效应、白熊效应,口碑建设三法则包括传播扭曲现象、近因效应现象和250定律现象,过去两年,我也高频地在不同心理学课堂或讲座上阐述心理学原理的内涵外延,在此就不做赘述。随着知识累积,也许你可以找到更好的迭代方法,且学习,且实践,且优化,能演会说将让我们更具影响力。
即兴演讲“7个三”设计全景图只是演讲稿开发的脉络枝干,仅以此抛砖引玉,更多丰富有趣的知识点链接欢迎继续关注马诗敏培训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