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因为职业经历的关系,相对于纯粹的互联网企业,我对那些正处在‘互联网化’旅途中的传统公司更感兴趣。这其实是一种价值取向,和‘与其憧憬那些刚出生的孩子成为科学家,不如在现有的研究生中找出几个出类拔萃的进行重点培养来得更靠谱。’的道理是一样的。
我相信——虽然并不容易——倘若传统企业实现了‘巨人的转身’,将比那些纯互联网企业更有竞争力。问题在于作为一个具有互联网思维的技术型管理者,应该如何面对传统企业内部种种约定俗成的现实问题。
雷军在其关于互联网思维的论述中曾用到‘专注、极致、口碑、快’这样的七字心法。我认为应当加上‘担当’两个字。以信息化为支持,以数据和事实为依托的的管理者理应拥有更强的决策能力,更有胆识。
本文将以尽可能务实的态度,以优化传统企业内外环境为目的,来看看互联网思维能为传统企业带来些什么。
1、调研、改善现有商业模式
假设你是一名创业者,在最开始的阶段,除了灵光一现的产品创意和澎湃热情,你必须弄清楚一些基本问题。常规来说,它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产品或服务、目标用户、用户如何获取产品、客户关系、预计收益流、核心资源(资金、人才等)、催生价值的主要活动、合伙人、成本架构。
设计商业模式是一个令人激动的过程,但除非是经验丰富的老手,事实上它很难如你所愿的运转起来。这就是为什么当你进入一家传统企业时应当保持足够的尊重,一家拥有十几年或几十年历史的企业往往拥有一个已被证明的内在经营逻辑,你要做的并不是将之颠覆,而是调整其中不合时宜的部分。应当尽可能充分地进行全面调研,企业关键岗位访谈和行业及竞品调查都不可或缺,当企业内部资源不敷使用的时候,求助于专业的咨询机构会是一个可行的选择。
通过调研,往往可以看到一些问题的端倪(当然,需要注意避开数据陷阱)。回到商业模式画布,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梳理,我们可以找出企业当前经营模式的短板所在。特别当短板出现在产品、用户、渠道及客户关系等方面,作出适时的决策或向管理层提出有力的决策依据将为企业带来弥足珍贵的价值。
2、理顺企业业务流程、推进信息化建设
当你沉入到一些传统企业的具体业务中,有时候会发现一些实际执行中的流程与企业价值链是违背的;或是虽然不违背企业利益,但由于经年累月的积弊沉屙,已经难以健康运转。对于这样的‘发现’,应当果断地予以剔除和革新。
企业信息化建设为企业提供了一次梳理原有业务流程的机会;而社会化媒体的广泛应用让管理者更方便、更直观地接触到终端用户和基层员工的真实情况,同时也让企业核心价值更清晰地浮出水面,所有这些对于传统企业而言都是难能可贵的机遇。
对于业务流程的梳理可能会对企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另一方面,信息部门需要在信息化建设初期就对各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流进行规划。作为一名在传统行业有多年实践经验的IT人,个人不认为所谓的‘众包’或‘SAAS模式’可以解决任何问题。信息部门必须至少保证对于企业数据总线的充分理解和控制能力,以此为抓手,保证企业信息化建设推进有序、业务结合度高、风险可控,最终形成企业营销、运营、财务、人力资源等多个条线之间的信息互通及闭环管理。
3、打破组织樊篱、提高组织效能
虽然任何金字塔形式的机构在层级间以及同层各功能组织之间总是会有隔阂产生,但是一定程度的金字塔结构对于企业(特别是传统企业)而言是必要的,一味宣扬扁平化管理并非解决之道。其次,无原则地释放‘鲇鱼效应’对企业很可能伤害大于帮助。
以互联网思维提高组织效能,目的在于促进企业内部各组织之间的开放、协作与分享,而并非追求形式上的‘民主’或‘扁平’。借助信息系统和大数据平台等工具的帮助,企业实现了自下而上的信息同步和自外而内的信息对称,这为打破组织樊篱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在信息平等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建立企业内各组织在不同专业间的翻译、协调机制,即所谓的‘跨界’,通过这样的机制逐步减轻由于企业各部门间专业和利益壁垒而带来的隔阂,实现平台化管理。这其中涉及到在信息及相关核心部门引入一批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初期,在企业核心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项目上,通过组成跨部门的专项小组并由决策层进行‘垂直管理’,或许是最有效的方式。
综上所述,互联网思维可以有机的渗透到企业战略、业务及组织等各个层面。必须认识到的是,互联网思维是社会科技发展的产物,是对于传统文化和传统经营理念的现代传承和演绎,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实现互联网思维,并非一般意义上利用互联网做营销或者实现o2o,它是以企业信息化建设为基础,以实现数据闭环和平台化管理为手段,以优化企业内外部经营环境并提高商业利益为目标的综合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