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目标:
1. 借助《弟子规》全面系统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要旨。
2. 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滋养个人乃至组织中每个成员的心灵,提升全员的思想境界,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是非观,综合性地解决组织内部,诸如人事矛盾,创新精神,内部凝聚力,群体与个体关系等深层次,又无法用技术训练解决的人的问题。
课程对象:
1. 所有希望通过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端正人生态度,提升精神格局,协调人际关系的人;
2.希望整体提升全员思想境界,进而通过个体责任心,自觉性的提高,实现组织内部合作效率呈现几何增长的组织;
3.希望借助中国传统思想,规范员工行为方式,协调内部关系,进而构建具有中国传统气质的企业文化的企业,及其管理者。
课程特点:
课程内容既切合现实问题,又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儒家理论根基。
授课方式与特色:
讲述过程中,大量引用《论语》章句等儒家经典内容,在解决现实问题的同时,启发心智,升华思想。讲授风格,儒雅而不无幽默,深刻而不少案例,生动而不失严谨。
一,《弟子规》导读——规矩的价值
1. 《弟子规》的由来,及作者简介。
2. 规矩使我们成为有教养的人。
3. 规矩使我们得以成为群体中的一员。
4. 规矩是能够达到某种特定结果的最适切做法。
二,《弟子规》总叙
1. 弟子规,圣人训——《弟子规》与《论语》及孔子的关系。
2. 如何建立企业/家庭教育的正确目标与次序?
3. 如何提高企业/家庭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
三,入则孝篇
第一节
1. 从与父母的交往中,学习与尊长、领导交往的方法。
2. 如何养成勤快、守时,富有效率的习惯。
3. 如何培养能忍耐,有担当的性格。
第二节
4. 通过对孝的行为、方式、角度的理解,培养恻隐之心。
5. 学会关注他人的心理感受。
6. 如何培养全局观的思维,与豁达的性格。
第三节
7.由家庭内部的长幼关系,理解组织内部的上下关系的必要性。
8.学会跨越物质,尊重他人的精神需求与感受。
9.正确的羞耻观,对家庭教育以及团队建设的重要性。
10. 如何构建正确的羞耻观。
第四节
11.对父母的孝不是一场交易,对组织的忠诚也不是一场交易。
12.提升正确应对矛盾,化解冲突的能力。
第五节
13. 通过孝道学习与人,尤其是与尊长沟通。
14. 态度与方法在沟通中的作用。
15. 规劝父母/尊长应当遵守的规则。
第六节
16. 古代丧葬制度中蕴藏的道理。
17. 通过孝道启发忠义之心。
四,出则悌篇
第一节
1. 孝悌观为家庭、组织乃至社会构建了一张和谐而牢固的网络。
2. 在家庭或组织内部提倡孝悌的价值所在。
3. 悌道的本质,是对人作为动物的本能的一种矫正。
4. 如何运用悌道化解同事之间的矛盾冲突,减少内耗。
第二节
5.人际间矛盾冲突的根源在哪里?
6.如何减少与周围的矛盾冲突——财物轻。
7.如何化解可能的摩擦——言语忍。
8、“四视”而后言。
9. 人际间矛盾的冲突,结果始终是两败俱伤。
10. 与人相处犹如照镜子,无论镜子有什么问题,照出来的,都是自己的影子。
第三节
11.建立长幼有序观,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基础。
12.学会用平常心,看待对尊长的尊敬与礼让。
13.从人际交往的细节中,学会对人的关爱。
14.细节决定个人在职场中的最终成败。
15.与尊长交往守礼有度,是净化心灵,修养德行的途径;是跻身主流的阶梯。
五,谨篇
第一节 谨于时
1.意识到时间的宝贵,是人走向成熟的第一步。
2.曾国藩为家族兴旺设定的三个条件。
3. 谨于时,就要谨慎地思考:用什么来填充“此时”,进而填充自己的一生。
第二节 谨于净
4. 洁净自身,就是对别人的尊重。
5. 谨于时,谨于净在生命中的意义与价值。
第三节 谨于服
6.人生即是“生活禅”,点点滴滴皆修行。
7. 服装是与人接触最为紧密的环境。
8.穿上服装,成为自己的偶像——服装对个人心理状态的影响作用。
9.一双筷子毁掉一个国家的故事。
第四节 谨于食
10.“餐桌暴徒”的由来。
11. 不能赢在了起跑线上,却输在了餐桌上。
12. 关注“餐桌暴徒”背后,隐藏的是个人中心心理。
13. 对饮食的态度,反映着一个人的情趣,以及对生活的态度。
第五节 谨于酒
14.高阳酒徒终究釜中死。
15.古今中外的禁酒令。
第六节 谨于形
16.行、走、坐、卧皆是导气养性之术。
17.仪容神态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18.建立正确的形体观,展开自信的人生之路。
第七节 谨于行
19. 沙和尚的人生教训。
20. 如何培养人知敬畏守诚信的习惯。
21. 从诸葛亮的“七观法”看谨于行的现实意义。
22. 圣人就是永远不抛弃不放弃自己的人。
23. 不要忙,忙是一种缺乏勇气,缺少执行力的表现。
24.从忙中解脱出来,才能养成持重、守时、有序、无惧的性格。
25.有选择,有序地控制外部信息,实现对受教育者思想的防护与养成。
第八节 谨于交
26. 学会尊重隐私,才能懂得“待人”之道,才能融入文明世界。
27.不能妄自菲薄中国的隐私观。
28.于“接物”之际,显露出来的中西方文化的本质区别?
29.圣人为后人称道、景仰的根本原因,就是能够十分迂腐、可笑地坚持原则,而不苟且。
六,信篇
第一节
1.信是立人之道,立政之本。
2.信是一座连接着个人与群体的桥梁。
3.信,诚也,从人从言。
4.话的多少,与诚信的程度,通常是成反比的。
5.判断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的基本流程。
第二节
6.什么是古代的三俗。
7.语言习惯对个人心灵成长的影响。
8.孔子在《论语》中重复次数最多的一句话。
9.如何迈出保证诚信,赢得尊重的第一步?
第三节
10.在轻易做出的承诺的背后,多半是一开始就没想去认真兑现的事实。
11.轻言许诺,是人生道路上的定时炸弹。
12.轻言许诺的历史教训。
第四节
13.吐字清楚就是最基本的诚信。
14.说长道短,是孕育狡辩、说谎等恶习的摇篮。
第五节
15.真诚的态度,可以使别人的善恶都成为学习的榜样。
16.提升用眼睛和耳朵这两只画笔,在心灵中绘画的水平。
17.技能的提高,不能替代心灵的成长。
18.平实、真诚的个人/组织,才是真正的勇者。
19.有一种培养懦夫的手段,叫虚伪的鼓励。
第六节
20.人生的自在无极之路。
21.人生的焦躁无限之路。
22.孔子——儒家的人生情趣观。
第七节
23.学会真诚的对待自己的错误。
24.增加赞誉的最佳办法,就是不断地加速过错的流失。
25.极力掩饰错误的人,往往也是随时都准备出卖朋友的人。
26.过度的指责与批评,会诱导和培养掩饰与说谎的习惯。
27.过度的纵容与鼓励,会因为信号模糊,而导致无法构建准确的是非观。
七,泛爱众篇
第一节
1.爱不是西方的专利,博爱更不是西方的发明。
2.孔子——儒家的伟大贡献之一,就是将爱提升到了仁的高度,教人学会如何将个人之小爱,延展为对群体,对组织,对社会的大爱。
3.爱的受益者,不仅是爱的接受者,也包括爱的输出者。
4.中国传统思想的核心——天人合一,就源自于对天下的大爱。
5.学会爱是保护自己身心愉悦的捷径。
6.保证一生快乐的50%原则。
第二节
7.在名气就是财富的时代,如何端正成名观、成功观。
8.学会和培养脚踏实地的人生/工作态度。
9.端正名利观,方能养成儒家的君子风骨。
第三节
10.自私是隔绝自身发展之路的巨石,是阻断组织血脉畅通的栓结。
11.爱是一种空气,包容着每一个人,自私就是在向天空中排放有毒气体。
12.端正名利观,方能养成儒家的君子风骨。
13.轻视别人的才能,就是阻断自己的进步之路。
14.年轻人如何学会发现并尊重尊长/领导的才能。
15.克服笑人无,恨人有心理,打开心灵的阳光之窗。
第四节
16.正确的贫富观,是人自尊自信的基础。
17.如何正确运用金钱对人的思想行为的引导作用。
18.喜新厌旧与嫌贫爱富,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第五节
19.尊重是关爱的基础,是群体和谐的润滑剂。
20.学会现代的信息沟通礼仪,才能成为一个文明的现代人。
21.热衷于蜚短流长,是缺乏怜悯之心的表现,是群体关系的毒药。
22.混淆恶意的揭短与善意的批评,是摧毁人际关系的高爆炸药。
23.学会运用正确的心理暗示方法,实施规劝与引导。
24.倡导善行,对家庭、组织乃至社会的延续与发展,起着关键的导向作用。
25.批评与劝谏的最高境界,是对方明白了道理,而感受不到不悦。
第六节
26.在利益的天平上轻一些,在群体中的形象与地位才能高一些。
27.设身处地,才能让别人愉快,让自己顺畅。
28.是什么使中国人在危难之际,能够坚如磐石,万众一心。
第七节
29.牢记别人给予的恩惠,并且设法报答,就是在传递和散播温暖的阳光。
30.牢记别人带来的损伤,就是在重温和传播雨水的阴冷。
第八节
31.人只有超越弱肉强食的本能,学会关爱他人,才能真正成为人类的一员。
32.只有谦卑,才能高贵。
33.炫耀物质和肌肉,犹如吸食毒品,一经沾染就难以戒除。
八,亲仁篇
第一节
1.美德不能凭空而来,需要一个熏陶的过程与环境。
2.客观面对人群中的差异,慎重选择朋友与伙伴。
3.甄别一个人德行高下的两个途径。
第二节
4.一个人的朋友/同事/环境,就是通向他未来的道路。
5.争入芝兰之室,不进鲍鱼之肆。
九,余力学文篇
第一节
1.德育教育与技术教育的费效比分析——在德育上的投资,才是高效的,长效的教育投资。
2.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为人除去兽性,注入人性的过程。
第二节
3.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重技能轻德行的教育,只能不断地培养高智商的叛逆者。
第三节
5.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更不能摔倒在终点线前。
6.过度的压力,很能成为胆怯的发酵剂。
7.切合实际的计划,才能带来清晰可见的效果
第四节
8.工欲善其事,必先整其境。
9.只有尊重,才能实现人物合一,人事合一。
10.修成敬畏之心,才能成为领导身边的红人。
第五节
11.圣贤书,是中国人的精神护法。
12.人人皆可为尧舜。
培训时间:标准课时:30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