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与重、动与静,是我们熟悉的矛盾概念,
但老子认为其中只有一方是根本的
其中有何奥秘?
老子又将他的【矛盾辩证法】指向其政治观点,万乘之主”又该怎样有效地治理国家?
老子的【自然无为】又是怎样扩展应用到
更为广泛的生活领域之中?
韩鹏杰老师将为我们做出详细的解读。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第二十六章》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第二十七章》
持重是轻浮的基础,沉静是躁动的
因此圣人整天行走不离开所携带的必备物件。
虽然拥有优美的环境,享有豪华的生活,但也处之泰然,从不沉溺于其中。为什么生为大国的君主,还不以自身为重,以轻率躁动的态度治理天下呢?要明白,轻浮就意味着失去了根本,躁动则意味着丧失了主宰。
《第二十六章》
善于办事的,不留下任何痕迹;善于言谈的,不会有差错;善于计算的,不必动用筹码等工具;善于关闭的,不使用门闩却让人无法打开大门;善于捆缚的,无须用绳索却让人解不开结。所以圣人总是善于挽救和帮助芸芸众生,做到人尽其才,因此世上没有被遗弃不用的人;总是善于救助和利用物品,做到物尽其用,因此天下也没有被遗弃不用的东西。这叫做内在的大聪明、深藏的大智慧。所以说好人是坏人的老师,而坏人则是好人的借鉴。如果不尊重自己的老师,不爱惜自己的借鉴,那么即使是聪明人也迟早会变成大糊涂蛋。这实在是极其精要深奥的道理之所在。
《第二十七章》
精塾学院,
专注于创作有深度、有厚度的精品解读
传递千古不灭的思想价值
韩鹏杰讲《道德经》全集线上课程已经上线
关注“精塾学院”公众号即可领取课程
精塾学院正面向全国书友进行渠道招募,如果你也爱好国学,并且看好知识付费的行业前景,想把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当做自己的一份事业,就快来关注“精塾学院”联系书童吧。